聪明的管理者,不要去想“管理”员工的幸福感

相信很多打工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:领导一个劲地给我派活,也不管我做不做完,来不来得及做,给我累得要死。

打工人眼里的领导,好像全都是冷血的。“我是死是活,领导根本不关心。”

可假如去问管理者,会意外发现,很多人也有相似的感觉:我给他们涨过薪,组织过团建,配了人体工学椅,还有下午茶。拍出来的照片,个个笑得开心。可他们好像总是不满足,一进办公室,总有扑面而来的低气压。

明明做了那么多,为什么员工还是不幸福?

这种无力感,像一根针,扎得你生疼。一边是打工人的疲惫,一边是管理者的无力。中间好像有堵看不见的墙,让办公室的空气都变得令人窒息。

前段时间,彭凯平老师来到了刘润读书会直播间。聊到这个话题,直接来到了他的统治区。彭凯平老师一句话点醒了很多管理者:

“为什么总想去’管理’员工的幸福感呢?”

是啊,一个人的情绪,是你能管理的吗?你连堵车时的烦躁都控制不了,又怎么可能去管理其他人的大脑呢?那样会像一个想用手捧住水的孩子,越用力,水流得越快。最后,注定让你筋疲力尽。

那怎么办?难道放任自流吗?

彭凯平老师说,不是不管,而是换个思路。

员工的幸福感,根本不是刻意“管”出来的。

怎么理解?

我们从“幸福流场”这个词,开始吧。

 

图片

01

构建“幸福流场”

从“哄员工”变“做系统”

什么是“幸福流场”?

我打个比方。

想象一下,你面前有一堆铁屑,杂乱无章。现在你需要让所有铁屑,头朝南,尾朝北,整齐排好。你会怎么做?

最笨的方法,是你伸出手,挨个把那些铁屑摆正。可你很快会发现一个问题。你摆好了第一个、第二个,在摆第三个的时候,第一个又歪了。你回去再摆第一个,而后面还有几十个等着你。手忙脚乱,筋疲力尽。

这就是试图“管理”员工幸福感的结果。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“哄好”了小王,“说服”了小李,整个团队,还是一盘散沙。

聪明的办法是什么呢?

拿一块磁铁,在桌子下面,形成一个磁场。

奇迹很快就发生了。所有的铁屑,瞬间都朝着一个方向,以同样的姿势,排好了。

你看,你从头到尾没有碰过铁屑,但它们的状态全都发生了改变。

图片

“幸福流场”,就是这样一个由磁铁形成的磁场。不是去关注某个员工的喜怒哀乐,而是构建一个能让员工,自然地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快乐的环境。

你可能会反驳,这说得太理想了,工作怎么可能快乐。

彭凯平老师说,你之所以觉得不快乐,其实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“流场”。

构建这样的“流场”,需要三根坚实的支柱。

图片

02

安全感,是“地基”

决定员工是“做事”,还是“保命”

第一根支柱,是安全感。它决定了员工,是把心思花在“做事”,还是“保命”。

试想这样一个场景。

你家里有一个大鱼缸,里面养了十几条鱼。这天,你发现其中一条鱼病了,无精打采,身上还长了白点。你会怎么办?很可能你会赶紧把这条病鱼捞出来,检查、隔离、上药,靶向治疗,费尽心思。可没过几天,其他鱼也陆续出现了相同的问题。你开始慌了,担心这病会传染。

如果换成一位有经验的养鱼人,他的做法完全不同。他会立刻去检查整个鱼缸的水质。测PH值、量水温、看过滤。因为当鱼普遍生病时,问题一定出在整个环境上。

鱼缸里的水,这个最基础的生存环境,出事了。

很多管理者常常是那个只顾着给鱼治病的“兽医”,自己忙得一脑门子汗,却忽视了整个团队环境是不是出了问题。

在管理学上,这里的“水质”也被叫作“心理安全感”。

图片

图片由AI生成

什么意思?

心理安全感,就是在这个团队里,员工敢不敢“做自己”。

他敢不敢说出一个不成熟的想法,而不担心被你嘲笑?他敢不敢指出你的错误,而不用担心被你“背后穿小鞋”?他敢不敢为了一个工作问题跟你争辩,而不用担心大家以后不能相处。

如果不能,那你的员工可能都在伪装。假装一片祥和,说最安全的话,做最稳妥的事。他们花大量心思在“保护自己”上。猜你的心思,提防身边的同事,琢磨如何甩锅。这种内耗,会让团队里每个人感到疲惫。

那作为管理者,怎样才能“改善水质”,构建至关重要的“心理安全感”呢?

可以做三件小事:

1、带头“示弱”,主动“背锅”。

安全感,来自管理者的确定性。而你的坦诚,是最大的确定性。

2、把员工当“人”,而不是“资源”。

如果不是天塌下来的事,下班后不要谈工作。告诉他们“比起KPI,我更关心你”。

3、奖罚分明,“规则”高于“人情”。

清晰的规则,是安全感最坚硬的地基。

现在,地基打好了,大家都敢说话了,你也觉得被尊重了,是不是就好了?

别急,还有第二根支柱。

图片

03

使命感,是“方向”

决定员工是“完成任务”,还是“创造价值”

第二根支柱,是使命感。它决定了员工,是“完成任务”,还是“创造价值”。

还记得那个NASA清洁工的故事吗?上世纪登月计划期间,肯尼迪总统去NASA视察。他遇到了一位正在擦地的清洁工。肯尼迪上前问他:“你在做什么?”

你知道那个清洁工怎么回答的吗?

他没有说“没看见我在擦地吗”。而是给了一个振聋发聩的回答:

“总统先生,我在帮助人类登上月球。”

是不是瞬间觉得,这个清洁工的形象,瞬间高大了起来。

这就是“使命感”的力量。

图片

图片由AI生成

彭凯平老师说,很多人工作不开心,是因为对工作没有兴趣。他们感觉自己,只是在“扫地”,而看不到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。

就像一艘巨轮上,底层的维修工整天与扳手螺丝钉打交道,日复一日。他们需要一个机会,走出船舱,来到甲板,看看庞大的轮船,知道这巨物的运作,有自己的一份功劳。

作为管理者,需要让员工“看到巨轮”。

不光是写代码,还要看到是代码让一个应用流畅运作,服务数十万用户。不光是画PPT,还要让他们看到方案落地后,引来游客竞相打卡拍照。

你要做的,是帮助他们从“无意义”中,看到自己的价值。

该怎么做?你需要变成三个角色。

1、“翻译”

把宏大的使命,翻译成一个个能感同身受的用户故事。

2、“客服”

不要让员工,只跟手头的需求文档、技术研发打交道。给他们和用户面对面的机会,听到他们最真实的分享和反馈。

3、“布道者”

仅凭几次开会,没法让“使命感”一劳永逸。你需要成为布道者,在周会、季度会、团建等场合,不断传递工作的价值。

现在,有了“地基”,也有了“方向”。大家觉得工作环境很舒服,做的事也很有意义。

但是,他们可能还是不幸福。

为什么?因为还差最后一根支柱。

图片

04

掌控感,是“动力

决定员工是“被动执行”,还是“主动创造”

第三根支柱,是掌控感。它决定了员工,是被动“执行”,还是主动“创造”。

假如你是一个放牛的牧民,你牵着牛,走在平坦的路上,远处是青草丰茂的牧场。你心情很好,但你发现,你的牛好像不太开心。甚至走着走着,突然就停下来。

你挠了挠头,突然,你注意到了问题所在。

因为你手里的缰绳,连接着牛鼻子上的环。快走还是慢走,走哪条路,决定权全都在你。

在牛看来,它对自己是“失控”的。这种失控感,是幸福感的最大杀手之一。

心理学上有个概念,叫“习得性无助”。就是当一个人长时间遇到无法控制或预测的事情后,会逐渐失去信心。最终放弃努力,选择“躺平”。

就像放牛的牧民一样,问题的源头在很多管理者手中。你害怕失控,担心效率。所以亲自牵住缰绳,拉着牛一步一步地走。 员工严格按照你的要求,完成每件事。

这不能说不对,但你和你的员工都会很累。你觉得自己很负责,为了大家好。可其实无意间,你剥夺了员工的“掌控感”。

他们本该是“创造者”,被你变成了“执行机器”。

图片

图片由AI生成

彭凯平老师说,情绪价值和感性能力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。所以能不能照顾到员工的情绪,发挥他们的最大价值,很考验管理者的能力。

管理者要学会“放手”,从“监工”,变成“游戏设计师”。

什么意思?请允许我讲个故事。

日本有家游戏公司,叫任天堂。它做出了超级马里奥、动物森友会、塞尔达等享誉世界的游戏。

十几年前,任天堂想做一个新IP。这个任务,交给了42岁的“野上恒”。他是任天堂的老员工,参与过很多大IP的开发,资历相当丰富。对他来说,做一款新游戏出来,似乎不难。大可以根据之前过的爆款经验,直接下达任务。

但,野上没有这么做。他提出,要做一款“不被既有的游戏的框架束缚的全新作品”。新,指的是新形式,新玩法。

半年内,野上收到了七十多个游戏企划。直到看到一个多人涂地对战的玩法,野上来了兴趣。

确定了玩法,野上给团队设计了两条规则:

第一,做一款四对四的团队对战游戏。第二,不能暴力,不能把“击杀”对方当作核心。

好了,野上作为设计师的要求说完了。剩下的,是让大家随便玩,看看怎样最好玩。

于是,野上的团队开始了各种脑洞大开的尝试。

既然射击游戏的目标不能击杀,那就比谁的颜色块大。既然会喷颜色,那就把乌贼变成主角。既然乌贼都变主角了,那就创造一个充满街头文化的海产世界。

太放飞了,甚至,有点过头。

在任天堂社内,也少有人看好这个团队。

现在,你觉得团队领导野上会做什么?

两眼一黑,痛骂“你们在做什么奇怪的东西?玩家可能喜欢一群黏糊糊的乌贼吗?”,然后下令改方向。

但他没有这么做。

野上觉得,虽然设定很奇怪,但是自己也完全没见过,好像有点意思。

他没有给出更多要求,只留下一句话。继续玩。这是团队收到的第一条“玩家反馈”。也给大家带了更多的创作动力和灵感。

团队不停地玩,不断地加入很多有趣的设计,最终做出了这款名为《斯普拉遁》的游戏,火遍全世界。

图片

图片来源:网络

很多人觉得,任天堂做游戏很厉害。其实,它最厉害的,是有一套“让员工玩起来”的管理哲学。自家的游戏,首先得员工喜欢玩。

现在回头看,野上作为管理者,做了什么?

他设计了玩法,定下了做新IP的目标,确定了没有暴力的边界。然后,他站到一旁,做起了“甩手掌柜”。他绝不伸手去抢那个“手柄”,让它牢牢握在员工手中。

最后,员工在自己创造的游戏里,找到了乐趣,公司也找到了价值几十亿的答案。这种由内而发的“掌控感”,是员工最大的激励。

成为管理者,不是给每个人发号施令。而是把你的团队,看作一款多人游戏。由你来设计游戏的“世界观、玩法和最终幻想”。

让员工感觉,工作有挑战,但自己有能力通关,每一次通关,都能获得让人兴奋的奖励,以及巨大的成就感。

当他们展现出打怪通关的热情,恭喜你,你获得了“幸福流场”的核心能量。

图片

最后的话

彭凯平老师提到,如今的物质水平比过去高很多,大家对情绪价值的关注,远高于使用价值。这时候,企业管理者需要调整心态和管理思路。

现在,我们回到最初那个问题,“我的员工不幸福,我该怎么办?”。我相信,你已经找到了答案。

不要再一个劲地“哄”员工开心。不光累,还没用。而是去做一个“建造师”。

筑起安全感的地基,指出使命感的方向,提供掌控感的动力。用这三者,构建你的“幸福流场”。这个过程,需要你的耐心,你的智慧,和你的勇气。

很快你会发现,最先改变的,最先感到幸福的,是你自己。

你不再焦虑,因为你找到了一群有实力,且志同道合的人,与你并肩作战。

而你,是创造这一切的那个人。

感谢彭凯平老师的分享。

也希望,对你有所启发。

原文: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3MxV2yRedstIl0TpWcCkYg

- Posted in: Career

- Tags:

0 条评论 ,23 次阅读

发表评论

  1. 既然来了,说些什么?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