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期的文章里,和大家聊了聊我们工作中所面临的约束,以及如何将这些约束转变成对我们做设计的辅助。后来的这几天,陆续有几位同学来私信分享了一下他们的想法,同时也问到有没有具体的案例?该如何进行实操?
讲方法、讲概念确实会有些“抽象”,不便于理解。我想了想,还是应该找实际案例来聊。不过以前在公司的案例离开的时候都没有留,所以这两天我“造”了一个案例再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。
这期的文章,我们会有一些改变。不再以纯图文的形式来呈现案例,改为一个可操作的 Notion 文档。让大家可以更为直观的去感受、操作一下案例的实际过程。
同时,我也将这个 Notion 文档做成了模板,成为一个需求分析过程中的小工具。大家可以用它来试着给自己手上的项目做做分析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注:这个模板仅对设计有得聊的会员免费,大家可以在文末获取 Notion 模板链接复制使用。
我们日常的需求,都源于一条条的信息的聚合。这里面有来自用户对产品的反馈,也有来自产品经理对产品构想。在项目需求中,这些信息可能是设计约束,也可能是我们“混乱”的来源之一。
为了方便后面讨论,我设定了一个虚拟的项目需求。并为它准备了一些简单的背景信息:
•这是一款求职招聘的产品应用,主要的商业模式为双方提供付费增值服务
•当前版本新用户注册完成后流失率较高,30 天回访率仅 10%
•本次项目希望通过用户注册、Landing 的流程改进,提升 30 天回访率至 20%
我见过很多同学都是将这些信息记在文档中。项目背景、PD 提的需求、用户的反馈、业务的数据…… 长长的一篇文档查阅起来其实并不方便,重点不突出也很容易发生遗漏。
▲ 记录在「备忘录」中的项目需求信息
建立白板
我一直认为相较于图文文档,白板是整理、分析问题更佳的视图模式。它可以更加直观的整理信息碎片之间的关系,帮我们最终产出结构化的思考。
比如下面的这张截图,我将收集到的外部用户反馈、吐槽以及内部团队提出的需求点整理在一个白板上,方便对每一个信息点做深入思考,并理清楚各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。
▲ 以上信息为案例演示,与真实项目无关
以前在公司,由于工具和数据安全的限制我只能用 Sketch 或 Excel 来完成这个梳理的工作。但如果相关的要求,我们的选择就有很多了。海外的 Miro、Whimsical 以及国内的博思白板都是不错的选择,免费版足够用。
明确约束
画布中的这些信息,有来自于用户也有来自于业务、技术、商业目标,也就是我们在上期中提到的「五面墙」。
在分析的过程中,我们最核心的目的就是找出那些确定性或是有疑问的内容,同时尽可能的将这些有疑问转换为确定性的约束。如果有必要,我们还会提出一些假设,最后基于这些信息来构思设计方案,与团队沟通。
▲ 以上信息为案例演示,与真实项目无关
比如已经明确的:
•简历的发布链路太长,我们的产品需要 4 步,而我们的竞品只需要 2 步;
•新用户 landing 后成就感低,系统未引导用户设置求职偏好,导致推荐岗位的匹配效果差;
•因为这个月底是年度的促销,所以这个版本必须半个月后上线。
以及还不太明确(有疑问)的:
•整体转化率低,是由于市场部投放广告渠道质量差,导致整体数据被拉低;
•新用户 Landing 时的界面上首屏无效信息太低,导致下方的推荐岗位模块曝光低;
•用户厌烦注册后的冗长填答,导致偏好信息完成率低。需要在填写完成率和信息完整率做平衡。
管理信息
如果只是整理好这些信息而没有有效的管理,这件事情还是玩不转的。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辅助我们。当然,我们也不需要特别复杂的项目管理工具,一张 Notion 页面足以。
在这里我们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将所有的信息按确定、假设、有疑问和待定这四种状态进行分类。所以我也将将这个模板工具命名为「四阶需求分析模板」。
•确定:我们已经明确的时间点、商业方向、技术约束以及识别到的问题等信息
•有疑问: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发现的所以不确定的问题、猜测
•假设:为了方便方案的推演,我们所需要做一些条件上的假设
•待定:暂时没想好,但需要关注的信息
▲ 以上信息为案例演示,与真实项目无关
上方的这个 Board,就是我们做需求分析的核心。我们将始终围绕着确定、假设、有疑问和待定来收敛我们在设计中所需要面临的约束。
接下来,我将正式来和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个工具,以及如何使用。
这个 Notion 模板主要由「任务列表」和「任务详情」组成。当接到新的需求时,可以新建一个分析任务,调用我设置好的模板开始工作。
▲ 需求分析工具核心功能
在任务模板中,我设定了五大块内容,基本可以涵盖需求分析中最为重要的内容。这个模板不复杂,如果有需要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自行调整。
01. 项目背景
记录下这次项目需求的背景、模板等核心信息,让自己在分析的过程中不始终聚焦。
02. 分析看板
将我们前面收集到的信息按不同类型记录在分析看板中,每一条信息可以附上一些核心的描述并关联上内外部用户的反馈。
将有疑问的信息向相关人员进行求证、确认,尽可能的将它们都转换成确定性的信息,作为我们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依据。为了方便“求解”,我们还可以自行做一些假设,来进行设计方案的推演。
03. 确定性结论
这个模块会自动提取「分析看板」中确定性的结论,方便我们能够对明确的信息和约束一目了然。
04. Todo list
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需要跟进的事项。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确定性事项「发布简历链路过长」,我们就可以留下一个后续 todo,去对这个流程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。
在这里我们也还可以将 todo 与我们前面「分析看板」中的内容关联起来,让我们清晰的看到这件事情是在解决哪一个问题。
05. 反馈收集
无论是外部的用户声音,还是内部的员工反馈,这些都是我们项目需求的原始出发点。可以将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汇总在这里,为「分析看板」中的信息进行关联补充,同时也可以作为需求讨论时的辅助材料。
以上这五个模块,就是「四阶需求分析」的核心内容。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地处理约束和需求。从有疑问向确定的转换过程,就是我们对设计约束不断求证、确定的过程。
我可能无法保证这个模板能够让大家的设计方案变得更优秀,但它却一定能够让设计方案更加合理,让大家能够对于项目有更全面、完善的理解,能够更加有底气的去做设计评审、去 Battle。
最后,看几遍文章不如自己亲自上手来用一遍。附上模板的 Notion 地址,大家自己试试吧。😊
既然来了,说些什么?